Category: 2号站林业

2号站木材工业研究所成功开发麦秸人造板

农业剩余物的高效利用是减少环境污染、调减森林采伐量、保护生态平衡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与北京鑫源宏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麦秸板研发中心在农业剩余物麦秸的高效利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号站将高新技术与风险资本相结合,开展了以农业剩余物麦秸为原料生产人造板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并成功地完成了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开发工作,为农业剩余物的高效利用以及产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早在去年7月,麦秸板研发中心就在北京市木材厂刨花板生产线进行小批量试产,对木材所拥有的专利――复合麦秸板进行了消化吸收和再开发工作,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复合麦秸板和麦秸均质板生产工艺技术,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了西麦注册商标权。2001年3月18日,又在北京木材厂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中试,这标志着西麦麦秸人造板生产即将进入产业化。 北京鑫源宏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用高科技领域风险投资的运营模式,与中国林科院木材所合作成立的麦秸板技术开发中心,在原科研成果的基础上,2号站平台官网结合国内生产的实际情况,成功地组织并完成了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开发。这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走向市场的一种成功的经验。当前,我院正是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也是木材所积极响应江院长提出的“实施分类改革,积极推进转制”的一种新的探索,为我院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树立了新的榜样。 参加18日在北京木材厂进行新产品、新工艺中试观摩的专家 有:中国木材工业学会会长王恺教授,中国木材工业学会人造板研究会会长王天佑研究员,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吕斌、王维新,以及中科院、中国林科院木材所、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环境报、农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的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报道。木材工业研究所麦秸板技术项目负责人于文吉博士、北京鑫源宏业投资有限公司梁京河总经理等人陪同专家观摩,2号站注册并向来宾介绍了麦秸板的开发情况。

王涛、唐守正、2号站客服黄铨、张宗和获奖

在15日召开的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上,2号站网址我院王涛、唐守正、黄铨、张宗和四位研究员与袁隆平等200多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起,荣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获奖者和与会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参加了会见。 这次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的主题是,2号站客服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围绕这一主题,会议讨论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号站安排部署了“十五”期间的农业科技工作。 典型材料:王 涛、唐守正、黄 铨、张宗和

2号站网址原林业部部长高德占考察中国林科院

2001年1月13日上午,2号站网址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原林业部部长高德占考察中国林科院。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向老部长简要介绍了近些年来林科院的发展情况,2号站客服并陪同老部长参观了院成果展览室、林业所生物技术实验室、资源所遥感实验室和院网络中心。 陪同老部长参观的还有原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2号站中国林科院常务副院长张久荣、京区党委书记宋闯、副院长熊耀国、张守攻以及院办、科研处、产业处、林业所、资信所的有关领导。

我国森林生态模式达几十种2号站

郑北鹰 今天从中国林科院获悉,经过10余年的建设,2号站网址我国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目 前,该体系已在我国大江大河流域、主要山脉及铁路公路沿线的近20个省(区、市)建立了几 十个试验点,研究成功的几十种生态环境建设模式正在生产中大规模推广。 据悉,我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是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2号站客服面向整个国土生 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营建一个分布均匀、结构合理、功能完 备、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是适合国情,2号站促进人与自然、 森林与环境、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九五”国家林业2号站客服科技攻关项目全部通过验收

2000年12月18-20日,2号站网址科技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九五”国家林业科技攻关项目验收会议,“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优质工业用材林培育与高效利用技术”和“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个林业攻关项目作了专题汇报,由江泽慧院长担任主任,两院院士王涛、石玉林、唐守正等科技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验收委员会,高度评价五年林业科技攻关成就,并提出“十五”期间进一步做好科技攻关工作的建议。 据悉,“九五”期间,2000多名林业科技工作者刻苦攻关,取得丰硕成果。 由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承担的“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主要针对我国“三北”、长江、沿海、太行山等主要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存在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在“七五”、“八五”攻关的基础上,2号站客服以生态林业工程功能持续提高、系统集成配套技术及单项技术深度开发为重点,攻克了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与调控、农林复合可持续经营、困难立地造林与植被恢复、抗逆性植物材料选育、低效防护林改造更新和生态林业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等6大关键技术体系,取得了42项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适用技术120项,试验区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 50%。该项目研究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果已全部在各试区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工程或生产上推广辐射,推广总面积达96.1万公顷,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06.1亿元,生态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以我院为主承担的“优质工业用材林培育与高效利用技术”项目,经过700多名科技人员五年攻关,共获得重大或阶段性成果45项,实际应用的成果44项,研制出新产品38项;新技术、新工艺92项(其中专利12项),新材料107种。其中,高新技术育种应用,利用分子标记和辅助选择育种技术;杨树、杉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数量性状基因、生长、抗性相关的基因位点定位;桉树、美洲黑杨等树种基因工程育种,毛白杨多倍体育种,落叶松、白桦强化育种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各材种定向培育、地力维护、微生物应用、及高效加工利用等方面均有重要进展。发表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共848篇。该项目研究与工程建设项目和产业链紧密结合,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己经在全国各地推广或正在推广,108杨、毛白杨三倍体新品种等己经形成市场规模。在高效加工利用方面,己建立的11条中试线、14条生产线中应用或向社会推广。17项成果转让的成交额 698万元,项目获经济效益19.38亿元;项目获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以我院为主承担的“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九五”首次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紧密结合实际,针对不同气侯类型区荒漠化治理、制约农林牧业高效优质高产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技术难点,开展多部门、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取得了新产品10项,新技术、新工艺58项,新材料51种,研制成功五角枫脱壳设备1套,获专利1项;经专家认定的科技成果共25项。部分关键技术有了突破。在干旱区水分平衡的风险评价、植物种质资源的适宜性评价、沙漠土壤盐分动态规律研究等领域丰富和发展了荒漠化及其相关学科,沙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五年来发表研究论文 33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篇;出版专著和科普著作 23部(册)。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与防沙治沙工程紧密结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成果25项,有7项成果达到了产业化水平,2号站获综合经济效益1.7亿多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勉励科技人员在新的世纪和“十五”科

2号站网址中国林科院首家科技示范县挂牌

新华社郑州12月25日电(记者林嵬 王恒涛)中国林科院首家科技示范县今 日在河南省西峡县挂牌。双方签订一个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开展多方位、多层次 的经济技术合作,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林业。 西峡县地处伏牛山区,2号站网址有林地面积3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8%,是河 南省第一林业大县。而中国林科院在山区和平原林业综合开发、城市林业、工厂化育 苗、花卉生产等方面都有专业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 中国林科院副院长宋闯说:“科技示范县是科技和农村经济结合的新模式。林科 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西峡县丰富的林业资源,组织多学科联合作战,2号站客服把科研 单位、政府、农民三方力量聚在一起,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西峡县委书记刘朝瑞介绍说,双方合作以后,西峡县可充分利用中国林科院的信 息优势,2号站准确把握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把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号站平台官网我院与云南省共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月30日上午,2号站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与云南省人民政府黄炳生副省长在昆明震庄宾馆就中国林科院与云南省联合共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关事宜进行专题研究。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省计委、财政厅、林业厅、科技厅、省生物资源创新办公室、资源昆虫所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谈。会议由江泽慧院长和黄炳生副省长联合主持。 黄副省长对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建所以来,2号站平台官网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云南省”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在世纪之交和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历史时期,开展省院联合共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对加快云南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会的专家、领导一致认为:依托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建设的”中国林科院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中试基地”对推动生物资源高效利用,实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和技术辐射源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按规划设计要求,”中试基地”将建成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优质紫胶、精制白蜡及塔拉系列产品等三条主要生产线,完成工厂化试验的最后阶段,为尽快形成和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品,创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计整个中心建设将投资3500万元,国家林业局立项投资2000万元,2号站注册云南省立项支持1000万元,自筹500万元。 最后,江泽慧院长对云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长期对资源昆虫所给予的关心表示感谢。

江院长考察资源昆虫研究所2号站注册

9月29日上午,资源昆虫研究所会议室喜气洋洋,2号站一幅”热烈欢迎江院长一行莅临我所检查指导工作”的横幅标语道出全体职工的心声。10点,江泽慧院长神采奕奕走进会议室,顿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有云南省政府余云东副秘书长、中国林科院彭镇华研究员、国家林业局造林司雷加富司长、科技司祝列克司长、云南省林业厅陈继海厅长、陈德昭巡视员、中国林科院分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蔡登谷、院分党组成员副院长金旻、国家林业局闫振处长、胡章翠处长、云南省林业厅王哲处长、中国林科院张华新副处长和尹刚强副处长。 大会由资源昆虫所党委书记杨时宇主持,2号站平台官网江泽慧院长作重要讲话,她说:这次到昆明来,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出席”中国昆明国际花卉节”开幕式;二是参加西南林学院的交接仪式;三是到资昆所进行调研,同大家一起商讨资昆所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江院长就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和资昆所的改革与发展作了几点指示: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发展很快。先走一步,就能抓住时机,争取主动;犹豫徘徊,则可能丧失机遇,造成被动。资昆所作为全院分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群众,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在座的各位中层干部及科技人员,要认清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到改革的实践中去。二、深化改革,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资昆所发展的新思路。 江院长对资昆所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1、 按照院分党组的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好改革方案。2、发挥区位优势,拓宽研究领域,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3、建立新型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4、建好中试基地,加快成果转化,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5、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江院长旁征博引、启迪思考的讲话,博得与会者的阵阵掌声。江院长不仅对中国林科院深化改革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而且对我所下一步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职工思想触动很大。大家决心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团结一致,2号站注册勤奋工作,为祖国林业科研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林科院举行“绿渊杯”青年论坛2号站注册

9月25日下午,中国林科院50多位青年科技人员参加了由院团委组织的”绿源杯”青年论坛,论坛以”青年 改革 发展”为主题。与会青年踊跃发言,就正确认识改革和发展形势,迎接挑战,积极投身改革,找准定位等团员青年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目前中国林科院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中国林科院科技体制改革会议精神,2号站积极引导全院团员青年参与改革、投身改革,中国林科院团委组织开展了这次青年大讨论,旨在引发团员青年对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在改革中找准定位,并积极投身改革,加快自我发展。 讨论会上,团员青年们各抒己见。国家级跨世纪人才、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所长刘世荣、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国家林业局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站长肖文发、留学归国博士吕建雄、中林绿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赵戈副处长等应邀到会做了主题发言,2号站平台官网他们先后就当前中国林科院改革和发展的现状、青年如何应对改革、科研与产业建设关系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大家普遍认为,面对改革,青年一代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做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思想准备;要充分认识到改革为青年创造和提供的历史机遇,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迎接改革带来的人员分流、岗位变动和角色转换;同时,团员青年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知识积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在改革和社会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 与会代表认为,解决好自身的定位问题,对处于改革时期的青年至关重要。青年能否以平常的心态看待改革,在改革的中找准定位;能否主动适应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做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能否正确看待科研与产业的关系,为林业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问题,都需要青年在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认真思考。 同时,与会青年表示,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提供更为宽松和自由的发展空间。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青年参与改革的主动性不够,很多人对改革认识不够深刻,被动接受改革。这一问题,在本次论坛上也得到了青年的重视和普遍认同。 讨论结束后,院团委向全院团员青年发出了”积极行动起来,2号站注册争做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林业建设排头兵”的倡议。 最后,还举行了向中国林科院原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生态研究室颁发”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铜匾的授牌仪式。这是林业系统第一家被正式授予该荣誉称号的单位。

江泽慧院长在考察北京老山汉墓发掘现场时强调现代木材科技在文物保护中大有作为2号站注册

9月23日上午,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在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的陪同下,考察了北京老山汉墓的发掘现场,亲切慰问几个月来冒着酷暑坚持工作的我院木材保护专家。在听取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后,她肯定地说,我国木材专家在老山汉墓发掘过程中富有成效的工作再一次证明,现代木材科技在文物保护中大有作为。 老山汉墓考古工作,2号站是北京地区考古发掘史上继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明十三陵定陵和大葆台西汉墓发掘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掘工程。老山汉墓的建筑特色在于木结构,墓室的顶板、题凑、外回廊等均为木制。据初步测算,整个墓室所使用的木材不少于100立方米。如何保护已暴露和出土的2000年前的木材成为专家首先关注的课题。为此,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的专家受命解决古墓木材保护难题。 木材保护专家于今年四月份进入发掘现场,已对暴露的作为墓室结构的大量腐朽呈黑色的木材,随挖掘进度,不断地进行喷药处理,并用薄膜覆盖以保湿和防止霉变。所使用的药液是木材所专家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后研制的。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王武钰向江泽慧院长介绍,这种药液施用后,原来一些木材上长有的白色木腐菌被迅速杀灭。对已经出土的木材,专家们采用高压消毒、防腐处理和漆干等多重保护措施,为今后汉墓的保护和复原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发掘现场外东南角的木材处理点,江院长考察了木材防腐设施。大家见到两个放满木料的防腐药水处理池、一个金属密封抽湿罐和一个0.6立方米容积的压力罐。已出土的10多立方米木料经一系列防腐处理后,穿上一层化学药剂“保护衣”,就不会再腐朽变质。目前,木材所已对部分出土木材的树种进行了鉴定,鉴定出柏木、梓木、栗木、松木等7种。 长期从事木材科研工作的江泽慧院长说,2号站平台官网现代木材科技不仅能够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如布达拉宫、塔尔寺等著名古建筑和一些古墓木结构的防腐,而且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汉墓修建的年代和分析古气候环境。考古专家证实,对木料进行碳14测定,比其它方法确定古建筑的年代误差小,只有10-20年;值得重视的是,根据古代木料的年轮宽窄变化,可以分析雨水的丰枯等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江院长要求木材科技工作者发挥自己在古建筑维护中的学科优势,加强与考古界的密切合作,开展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利用现代高新术,将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陪同江院长考察的还有张久荣常务副院长、蔡登谷书记、金旻副院长,2号站注册以及木材所和院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