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2号站代理

我院选调14名专家送科技下乡2号站

由国家林业局举办的“防沙治沙百名专家科技送乡村活动”于本月19日正式启动。张守攻副院长和金旻副院长出席了在国家林业局的启动仪式,2号站网址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原主任、我院原副院长、全国著名治沙专家慈龙骏研究员作为专家代表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我院选调14名专家组成了三个专家组分赴北京的大兴、河北丰宁和内蒙古多伦开展送科技到沙区活动,到现场具体指导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 这是国家林业局为提高防沙治沙科技含量,2号站客服推动沙区脱贫致富制定的一项具体措施。沙区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也将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组织专家深入沙区,开展防沙治沙专家送科技下乡活动。这些专家来自防沙治沙、森林培育、水土保持、林木种苗、经济林栽培、草业科学、畜牧和经济管理等各学科专业,他们根据各地不同需求组成下乡专家小组,每个专家小组配备了4到6名不同学科专业、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专家。 为加强这次活动的组织领导,2号站国家林业局成立了由副局长李育才和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为组长,造林、科技、宣传和治沙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临时领导小组。

2号站网址“森林植被与水的科学问题论坛”在我院举行

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主办、我院承办的“森林植被与水的科学问题论坛”,2号站网址于4月17日上午9:00在我院科技报告厅举行。  此次论坛由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我院院长江泽慧教授组织,蒋有绪院士倡议,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司长祝列克主持。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气象局、水利部等部门所属研究单位和大学近30名知名院士和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两院”院士沈国舫、唐守正、蒋有绪、王涛、张新时、冯宗炜、关君蔚,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朱金兆、我院副院长张守攻、中国气象科学院副院长王春乙等专家。会议的主要内容分为:专题报告、学术讨论两大部分。 江泽慧院长在论坛上致开幕词,她指出,过去我国虽然在森林植被与水关系研究方面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建成了一些森林水文野外观测站,但现有的科学理论、方法和相关的技术成果还远不能满足国家正在实施的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基础理论研究滞后问题制约着国家和部门的宏观决策,也影响到植被恢复技术的选择。她希望通过这次学术讨论,2号站客服确定近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重点研究内容,在科技部支持下进行多部门、多学科的大协作,加强森林植被与水相互关系的基础研究,更好地为我国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技支持。 蒋有绪、张新时、周秀骥(本人未到,王春乙研究员代表发言)、冯宗炜等院士及王天铎教授分别作了森林植被与水相互关系的关键基础理论问题、西北干旱半干旱的森林植被与水的问题、森林植被影响区域气候和降水的问题、生态系统水平的森林植被参与和影响水分循环问题、森林植被与水关系的植物生理学问题等专题报告。针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对森林植被与水相互关系方面的基础性重大科技需求及其它必要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方向,开展了紧张热烈的学术讨论,讨论中专家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指出:目前,有关研究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过多地考虑部门利益而人为地分割有关研究内容,忽略了森林植被和水资源服务功能的整体性;不同部门偏重的研究尺度大小不一,且缺乏不同尺度之间的机制性关系研究;有关研究多注重单一过程,缺少不同过程的相互关联研究;对缺水地区森林植被的水分限制性和水分稳定性认识不足,缺乏可行的水分稳定性调控理论和可行的技术等等。力求通过讨论,找出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经过广泛讨论,专家们建议,应注意如下重点研究内容:1)研究水资源时空分布对森林植被有关特征和时空分布的影响,建立森林植被水分稳定性的科学调控理论、发展相应的科学监测和评价技术。2)研究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水文功能机制,将有关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耦合后模拟水文功能,并加强研究森林的水质影响,为优化设计、调控森林植被的结构和配置提供科技基础。3)研究不同尺度的主要水文过程和影响因素,2号站建立水文过程的尺度转换机理模型,为预测和评价大规模森林植被建设的水文影响提供理论基础。4)研究典型林区的成云致雨机理和水汽来源,定量评价不同地区现有森林植被和大规模森林植被建设的区域降水影响。5)研究森林植被建设对流域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影响,提出合理确定不同地区森林植被建设生态用水的理论和技术途径。 与会专家一致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森林与水相互关系的科学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国家“十五”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优先立项。

我国林区信息上网了“数字林业”方案初定预计今年能够启动2号站注册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将建数字林业系统,只需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全国林业的各种状 况。究竟什么是数字林业?何时能够建成? 昨天,2号站号站记者与该项目的主要负责方、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取得了联系。 据介绍,所谓 “数字林业”,简单地讲就是运用数字化手段表现真实的林业状况。该系统的数字化主要有两 方面涵义,一是基于3S技术的林业信息数字化,即通过遥感(RS)进行林业资源信息的图像采 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管理平台进行数字分析,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林业信 息的空间定位;二是对这些数字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应用。 据了解,数字林业系统可提供给用户有关林业的基础数据、林业专业知识、科研成果、人 才等静态信息以及林地、森林、林木、湿地、荒漠等资源及相关环境和人为经营活动的动态信 息,还可对林业各种信息进行自动提取、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等。该系统不仅面对林业及其相 关行业,全社会各级用户(决策者、经营者、生产者、其他人员)都可根据自己的需求,2号站平台官网实时 调用和获取自己有用的信息。 据林科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数字林业”的建设目的是从全国的角度,为林业行业构造一 个统一的立体的开放式信息集成系统,可以为林业建设提供一个更加广泛、更加形象化的信息 处理环境及其支撑工具,推动营林、林业生物技术、林产工业、森林保护、森林经营管理等技 术的信息化进程,进而在更大和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应用,最终形成我国 的“数字林业”。 据悉,该项目方案日前刚刚通过专家组论证,还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如果顺利的话,预 计今年能够启动。届时,只要拥有一台电脑,2号站注册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全国林业的各 种真实情况。

中国林科院2001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月8日-11日,为期三天的中国林科院2001年院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会议开幕式上,江泽慧院长作了题为“面向新世纪,明确新任务,开创新局面”的主题报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参加会议,2号站并作重要讲话;科技部政策体改司司长尚勇就我院实施分类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由张久荣常务副院长主持。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领导参加了会议开幕式。 在主题报告中,江泽慧院长提出了我院“十五”发展两大主题:一是创新,二是产业化。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型机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创新,增强综合实力。 面对新世纪林业建设特别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需求,中国林科院如何创新和产业化。江泽慧院长在会议的主题报告中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 一是以科技持续创新与技术集成,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针对当前和未来林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一方面,集中精干的科研人员,2号站平台官网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争取在重点领域尽早实现突破,增加技术储备,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推出能够促进林业技术升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参与工程建设区全过程服务,包括技术培训、质量验收、监测评估等,以多种合作形式,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活动,全方位进入林业重点工程主战场。 二是以“市场取向,一院两制”的基本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分类改革。对全院现有17个直属研究所(中心)以及院部机关、后勤中心,在院的统一管理下,分为五种类型进行改革,实行两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中,9个研究所、中心向企业化转制,7个研究所按非营利性机构管理和运行, 1个机构转制为中介服务机构。其工作要求是: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分步到位,年内完成。 三是以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提升林业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在加强学科建设,拓宽研究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产业这四个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和纵深布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技术育种为重点,构筑数字林业和林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利用多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瞄准国际林业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源头的原始创新,加强战略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加强关键技术在重点领域的集成示范并提高显示度,使中国林科院成为新世纪国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国家重大林业决策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系统,成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坚力量,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了加快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切实保证“十五”任务的完成,江泽慧院长提出了五点重要思考:一是关于创新和林业新科技革命;二是关于学科建设与发展;三是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和环境;四是关于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五是关于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同时,2号站注册江院长在报告中,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院所文化进行了重点阐述。 李育才副局长在讲话中强调: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融为一体,与社会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密切相关。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巨大科技需求,中国林科院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基础性研究,加速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形成有知识产权的产业。这是推进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调整,提高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2号站注册中国林科院大力创新推进产业化

记者蒋建科报道:今天在京召开的中国林科院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2号站积极推进新的林业科技革命,为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林科院自1996年7月率先在全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中开始改革试点,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自身发展规律的总体思路和分类改革方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们的成功经验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得到国务院以及有关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面对新世纪林业建设特别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需求,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教授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该院”十五”发展的两大主题:创新和产业化。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型机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创新,发展高新产业,2号站平台官网增强综合实力。 为此,该院确定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以科技持续创新与技术集成,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继续按照“市场取向,一院两制”的基本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分类改革。三是以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提升林业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十五”期间,该院将适当调整力量部署,对有希望在近期内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技术,采取“收拢五指,重拳出击,集团作战,协作攻关”的方式,争取短期内在林业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某一个或几个单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其中包括:生物芯片在林业上的应用技术、数字林业技术、纳米木质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纳米级功能性木工胶粘剂技术等8项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同时,全力推进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菌根生物制剂等10项林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尽快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2号站注册使中国林科院真正成为国家林业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创新 产业化 中国林2号站平台官网科院“十五”两大主题

本报北京2月8日电(记者林英 通讯员尹发权)在今天召开的中国林科院工作会议上,江泽慧院长提出了该院“十五”发展两大主题:一是创新,2号站二是产业化。该院将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型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创新,发展高新产业,为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面对新世纪的林业建设,中国林科院确定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针对当前和未来林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不断推出能够促进林业技术升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2号站平台官网以科技持续创新与技术集成,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争取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该院将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技术育种为重点,构筑数字林业和林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2号站平台官网利用多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瞄准国际林业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源头的原始创新,争取短期内在林业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某一个或几个单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例如,生物芯片在林业上的应用技术、纳米级功能性木工胶粘剂技术、五倍子单宁酸新型催化纯化技术、资源昆虫新品种培育开发技术等,使中国林科院真正成为国家林业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继续以“市场取向,一院两制”的基本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分类改革,将全院现有17个直属研究所,分为五种类型进行改革,2号站注册实行两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出一套公益性科研单位体制、资产管理新模式。

三方签协议用现代生物技术保护西部生态资源2号站注册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刘浦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蓝星化学 清洗总公司今天下午在北京分别签订了科技经济合作协议,2号站三方将联手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形成多元 绿色植被,大面积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从根本上改变西部现有的生态环境。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沙漠化程度日趋严重,特别是西北部地区,大片戈壁和沙漠占土地面积的1 4. 99%。目前,我国治理沙漠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沙棘、沙打旺等树种,生长缓慢,难以与沙漠化 速度相抗衡。在治理生态环境过程中,由政府牵头,单纯依靠社会行为,2号站平台官网实践证明也有很多不完备的 地方,迫切期待一种以市场效应推动治沙进程的新模式出现。 根据合作协议,甘肃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在甘肃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 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科技合作。中国蓝星化学清洗 总公司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投资1000万元,组建一家名为“中国蓝星中林生物资源股份有限 公司”的高科技企业,并在林木种苗、经济林产品深加工、林业工程技术、生物肥料、无公害农药、 林产化工等方面开展合作。 据了解,新组建的中国蓝星中林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将通过高科技手段、市场化运作来改变 西部生态环境和推动西部经济发展。近期内,这家公司将大力推广中国林科院的林业高新技术成果, 如107、108速生杨树和转基因杨树等林木新品种,研发适合西部抗逆性植被,丰富沙漠生长植 被的品种,建立一批小型温室工程,培育有望在沙漠中开花的转基因花卉品种,将适合沙漠生存的沙 棘、红柳等植物中的抗旱、抗寒基因转移到常规树草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在协议签字仪式上说,2号站注册中国蓝星中林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组 建,为中国林科院全面进入西部大开发,共同探索社会公益类大院大所与大型企业开展经济林木合作 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至今,中国林科院已与北京、内蒙古、河北、广西、天 津、江西、甘肃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中国林科院公文研讨会将于近日举行2号站

各所、2号站网址中心:根据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文件精神和国家林业局办公室10月17日召开的研讨会精神,2号站客服从明年元月1日起中央国家机关将执行新的公文标准格式。 为理顺我院文秘工作关系、规范公文质量与公文标准顺利接轨,2号站经院领导同意,将于11月28–30日召开中国林科院公文研讨会。

我国生态治理速度2号站客服不及遭破坏速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在日前举行的上海科技论坛报告会上指出:从整 体上看,我国生态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被破坏的速度。她再次向人们敲响生态环境 的警钟:我国每年的水土流失面积,相当于国土总面积的18.6%,2号站网址全国每天平均缺 水量则达到2000多万吨。 江泽慧应邀在上海作了题为《现代林业与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报告。她说, 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在森林资源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其中人工 林面积已达4500万公顷,列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 到根本遏制,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危机加重、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等。据 她介绍,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加上风蚀面积,达到376万平方公 里;每年流失的土壤为50多亿吨。262万平方公里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这个 数字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据统计,2号站客服全国每年受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的 人口在两亿以上,15%―20%的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江泽慧认为,2号站我国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 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她建议现阶段我国应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 设,并按照“点、线、面”模式推进,所谓“点”是指在全国5万个城镇同时发展园 林和小面积森林;“线”是指江河湖海沿岸及交通干线的生态建设;“面”的重点在 于加强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和东部森林资源建设。

我国加快森林生态2号站客服网络体系建设

2000.11.07 21:24:08 新华网上海11月7日电(记者 张建松)中国林业 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江泽慧今天在 2000上海科技论坛上说,我国将加快森林生态网络体 系建设的步伐,以“点”、“线”、“面”的模式及布局 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在题为《现代林业与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演讲中,2号站网址 江泽慧教授充分阐述了我国现代林业的理论内涵、标准及 一些优先领域。她说,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我国 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目前已初具规模,“点”、“线”、 “面”模式旨在推进我国5万多个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由城 市绿化向城市园林和城市森林方向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的 江河湖海沿岸及交通干线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西部的生 态环境治理和东部的森林资源建设。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林业在森林资源建设和生态 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生态 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遏制,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 破坏的速度,我国目前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国家 之一, 据统计,2号站客服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目前已扩大到179万 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达50多亿吨;全国荒漠化土地 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400多平方公 里的速度不断递增;全国严重退化的草场面积达1.35 亿公顷;全国每天平均的缺水量高达2000多万吨;有 15% 至20%的动植物物种正在濒临灭绝,有2亿以 上的人每年都要受到灾害的影响。 江泽慧教授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突出地成为制约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我国现代 林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就是要建立高标准完备的林业生态 体系、高效益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高质量的现代化森林 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高效率规范的林业管理体系以及高水 平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 江泽慧教授同时指出,我国的一些城市在绿化时,2号站过 分地注重造景和追求时尚,而忽视了森林本身的生态效益。 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与世界森林 覆盖率高的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但我国的人工林面积已达 4500万公顷,位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