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2号站官网资讯

JICA “中国人工林木材研究项2号站平台官网目”第一次联合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

4月27日,中日政府间技术合作(JICA渠道)“中国人工林木材研究项目” 第一次联合委员会会议在木材工业研究所召开。会议对项目启动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2号站并研究布置了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项目执行负责人、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叶克林所长首先介绍了中日双方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感谢。会议由项目联合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金普春副司长主持。金普春副司长、日本驻华使馆一秘荻野宪一先生、项目总负责人、中国林科院张久荣常务副院长、日本JICA中国事务所大石千寻副所长和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蔡志平处长先后致辞。项目长期专家、首席顾问志水一允博士就项目一年来的进展情况做了全面的汇报,浦上弘幸博士、濑户山幸一博士和峯村伸哉博士等三位日方项目长期专家分别就各自负责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做了汇报。联合委员会还进行了认真交流和讨论,对有关项目工作实施和今后计划的附件文本达成一致意见,2号站平台官网金普春副司长和大石千寻副所长分别代表中方和日方共同签署了项目第一次联合委员会会议纪要。 金普春副司长最后做了会议总结。他说,我国已将国家林业建设项目整合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其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是解决中国未来木材需求问题的关键,而该项目无疑将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通过项目的技术合作方式,借鉴和学习日本的技术和经验,对支持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进而有效地保护天然林,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JICA中国事务所所长助理堀江聪先生、项目官员谭洁女士,2号站注册项目业务协调员国森惠子小姐和项目短期专家平田利美博士,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刘立军处长、项目官员陈璐小姐、国家林业局科技司项目官员智信,中国林科院国际合作司项目官员葛宇航以及JICA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胡馨芝和中方对口专家姜笑梅、吴书泓、傅峰等参加了会议。

中国将为三江源自然2号站保护区提供更多支持

2001.03.13 19:36:31 新华网北京三月十三日电(记者傅双琪)中国林科院 与青海省今天在 此间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2号站网址旨在为青海省 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提供更全面 的科技支持。 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在签字仪式上说,双方将联合 成立“青海高原 生态林业研究中心”,为高原生态保护提 供更丰富的科研成果。 她指出,一旦三江源头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很难 得到恢复,并可 能波及中国中部、东部地区以及东南亚地 区。 三江源保护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号站总面积 三千一百八十万 公顷,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澜沧江在中国境外部分被称为 “湄公河”。这里也是中国 海拔最高的内陆天然湿地,具备极为丰富的植 物带和植被 类型。 根据协议,中国林科院将作为青海省林业生态建设的 技术依托,派出 知名专家担任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顾问。 中国林科院开发的新技术和新产 品将优先在青海进行开发 利用。青海省则将为中国林科院在技术试验、示 范和建立 科研基地上提供方便条件。 江泽慧表示,2号站客服双方将在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沙治沙、 天然林保护和野 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河南省南阳市领导2号站网址来我院参观考察

3月8日,河南省南阳市市长何东成一行8人来我院参观考察。常务副院长张久荣主持了座谈会,向客人简要介绍了林科院的总体情况,并与客人共同探讨了今后院市进一步合作与交流的具体事宜。客人们还参观了林业所生物技术实验室、资信所遥感实验室、院网络中心等。出席座谈会的院领导有张久荣、宋闯、熊耀国、张守攻、李向阳、蔡登谷、金旻,以及院长助理费本华,2号站网址院有关职能处室的负责人也参加了座谈会。 我院与南阳市政府科技合作的意向始于去年3月,南阳市政府邀请我院有关专家到南阳市进行科学考察,之后,张守攻副院长、王菊梅市长分别代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南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在科技兴林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的意向》。8月,2号站客服根据南阳市市委、市政府的提议,我院正式函复南阳市将其列为我院的科技兴林示范市,确定在院分党组成员、京区党委书记宋闯牵头负责,科技处具体组织。12月,在院科研处、林研所、森环森保所、资源所、林化所、亚林所和泡桐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十四人专家组于又赴南阳市和西峡县,就推动院市、院县全面合作的有关事宜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工作,举行了“中国林科院西峡科技兴林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新闻发布会”和正式揭牌仪式。宣布了聘请泡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保平同志为西峡县政府科技副县长,我院森环森保所的王彦辉研究员应邀就“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态问题与对策”作了专题报告,提出了南阳市和西峡县应注重的生态问题和对策。院、县双方进行了科技合作项目发布和洽谈活动。我院五所一中心分别发布了先进实用的科技合作项目,并广泛与西峡各乡镇政府、有关单位和企业进行了项目合作洽谈,目前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已达43项,使基地县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 我院与南阳市在前一阶段的合作卓有成效,这次南阳市新的党政领导班子到任不久,就到我院参观考察,商谈进一步合作的具体事宜,可见南阳市党政领导对与我院进行科技合作的重视。陪同何东成市长一同考察的客人有南阳市市委常委、秘书长朱长青,2号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晴超,副市长丁世显,以及市林业局局长、西峡县委书记等。

中国林科院召开“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2号站

3月7日晚,中国林科院在科技报告厅召开“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张久荣常务副院长在会上宣读了被评为“巾帼建功”活动标兵和“五好文明家庭”的名单,2号站网址京区党委书记宋闯在会上宣读了被评为“优秀基层工会”、“优秀工会干部”、“优秀工会之友”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的名单。院领导张久荣、宋闯、张守攻、李向阳、蔡登谷、金旻,以及院长助理费本华出席了会议。京内各单位党、政、工、青、妇组织的负责人和全院职工及家属参加了表彰大会。 其中被评为1999-2000年度国家林业局“巾帼建功”活动标兵的6位同志为:江泽慧、张绮纹、高瑞桐、武红敢、姜笑梅、张作芳(科信所);被评为1999-2000年度中国林科院“巾帼建功”活动标兵的10位同志为:江泽慧、张绮纹、高瑞桐、武红敢、姜笑梅、张作芳(科信所)、何清慧、张作芳(后勤中心)、黄冰、丁霈霈;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五好文明家庭”的为李希菲、陈昌洁、潘允中、杨承栋等四个家庭;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优秀基层工会”的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京区工会和森林生态与保护研究所;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优秀工会干部”的两名同志为房玉美和金书义;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优秀工会之友”的为刘兴臣同志;2号站客服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的三位同志为:洪玲霞、李小群和殷仲连。 出席大会的全体人员以热烈的掌声向获得以上荣誉称号的集体、家庭及个人表示祝贺,京区党委、京区工会号召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向先进学习,弘扬正气,2号站奋发向上,为中国林科院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西藏农牧学院学习考察2号站客服团访问我院

2月26日,以西藏农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彭隆全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18人,2号站网址对我院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访问。 中国林科院常务副院长张久荣主持了座谈会,2号站客服向考察团简要介绍了林科院的总体情况,并与全体考察团成员共同探讨了今后两院加强合作与交流的具体事宜。考察团还参观了院成果展览室、林业所生物技术实验室、资信所遥感实验室、院网络中心以及森环森保所的昆虫标本室等。 中国林科院京区党委书记宋闯、2号站副院长李向阳、院分党组纪检组组长蔡登谷以及各所、中心和职能处室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2号站网址我国首条菌根制剂生产线落成

2月19日,“我国首条菌根制剂生产线落成典礼”在院报告厅举行。中国林科院副院长熊耀国、李向阳,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研究员高尚武,林业所和院有关职能处室的领导,2号站网址国家林业局科技司、“948”项目办公室、世行办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典礼。 我国首条菌根制剂生产线由院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自行研制成功并投产,标志着我院林木菌根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林木菌根研究带头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花晓梅研究员为中国林木菌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该项研究先后获得了林业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科技步二等奖,分别被列为国家级重点科技推广项目和林业部重点成果推广100项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菌根是植物(尤其树木)生活的自然供养体系,高科技新产品――菌根生物制剂就是根据树木依赖菌根在自然条件下成活和生长的原理而研制成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产品。与国内外采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和农药等仅有单一作用的化学制剂不同,该产品是具有多元化作用的生物制剂,一次施用使树木形成菌根终身受益,可同时起到富根、自肥、促生、丰产、防病和改良土壤等多种作用,既能促进丰产,又能减少甚至避免化学制剂的使用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能维护地力,促进生态平衡,它是重建树木生活所固有的方式――菌根,恢复绿色植被无可替代的必不可少的产品。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菌根生物制剂产业化生产技术及其手段,尽管菌根如此重要,但无法在林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其转化成生产力。 就世界范围来说,菌根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也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尚无一个国家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即使发达国家也正处在成果的不断转化和后续过程中。在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办公室、中国林科院及林研所等有关部门领导大力支持下,2号站客服在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的努力下,我国首条菌根制剂生产线建成投产,向世人宣告我国菌根生物制剂已实现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这对于我院菌根生物制剂高科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重大的意义。 据介绍,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吨,日产量相当于一个工人3-6个月手工生产量,而生产周期缩短一半,因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大地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总体来说提高工效180~300倍。该生产线落成是我国零的突破,是菌根研究和应用新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林木菌根研究和应用跃居世界前列。 参加典礼的领导和专家高度评价花晓梅主持的林木菌根研究与开发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热烈祝贺这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菌根制剂生产线的建成投产,2号站并祝愿菌根中心在科技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绩。

中国执行UNDP项2号站平台官网目取得新突破

记者尹发权 通讯员林群报道 12月5日至7日,2号站“中国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力建设”(UNDP)项目成果推广应用研讨会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召开,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林业管理干部和荒漠化防治专家,高度评价该项目执行三年来科研考虑推广、治沙结合致富的可行做法。 UNDP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中国的防沙治沙提供的援助。资助金额为110万美元,其最终目的是为治理我国荒漠化土地提供模式和经验。 该项目采取了独具特色的“自下而上”的工作方法:根据沙区实际和农牧民所需选择研究课题,在下面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试点区,即宁夏中卫县、内蒙古瞪门县和伊金霍洛旗,分别通过三个试验站的技术推广及培训活动,推广成果并定期从当地农牧民那里反馈技术推广的信息;在上面建立项目管理机构,通过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中心,2号站平台官网国家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加强组织协调、科研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使防沙治沙的研究开发、技术培训和成果转化形成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体系。 新思路带来新突破。在农牧过渡带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科技人员揭秘荒漠化成因,创立和推广以“高效农牧业、径流园林、沙材灌木防护”为主要内容的三“圈”模式,进行—系列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试验,农林复合种植区的多穗玉米鲜重亩产高达9000公斤,2号站注册甜高梁亩产鲜重达6000公斤。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科技人员采用铁路固沙新法,可保兰新线交通枢纽长治久安。在乌兰布和沙区,内蒙古磴口沙漠研究站的科技人员进行沙地综合治理和利用开发,不仅建立起防风固沙的绿洲保护体系,而且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研究人员还建立了中国荒漠化信息网站和县一级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网络信息系统,24小时发送信息,为防治荒漠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对全国的荒漠化监测与预警工作有重要借鉴作用。

江西省孙用和副省长一行2号站来中国林科院参观考察

12月11日,2号站江西省孙用和副省长一行来中国林科院参观考察。这是我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后,江西省领导推进院省合作的具体行动。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院领导张久荣、蔡登谷、金旻,我院相关研究所和职能处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出席了座谈会。 江泽慧院长在座谈会上说,中国林科院在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较强的科技优势,这种布局为我院与江西的全面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江院长强调,目前中国林科院的科技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阶段,国家林业局要求林业科技在新世纪到来之际,要有大的发展,2号站平台官网并支持林科院进一步推进改革,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局党组对我院林业遥感与信息技术方面的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非常重视,希望我们加强“3S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以推进数字林业的发展。这些工作也有利于林科院和江西省的全面科技合作。 孙用和副省长在会上说,这次来林科院有三个目的。一是进一步了解、认识中国林科院;二是进一步落实江西与林科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的相关内容的执行;三是希望林科院的领导、专家经常到江西走走,积极开展项目合作。 会议由张久荣常务副院长主持,她代表中国林科院对孙用和副省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客人介绍了林科院的基本情况。我院博士生导师彭镇华先生和院、所有关领导也在会上作了发言。 孙用和副省长一行还参观了中国林科院展览室、资信所重点实验室和院网络中心。陪同孙副省长前来考察的客人还有江西省林业厅厅长严金亮,2号站注册副厅长魏运华等。

日本使馆资助塔里木河胡杨2号站平台官网林保护项目 江泽慧院长出席项目签字仪式

12月1日,一项由日本政府资助、中国林科院科信所承担的日本在华利民工程项目“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的保护与社区发展示范”在京签署协议,2号站标志着我国西部生态建设已成为国际林业合作的重点。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与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共同出席了在中国林科院举行的项目签字仪式,并致辞。 江院长在致辞中说,日本政府十分关心和关注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近年来中日两国林业领域交往日益频繁,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正在向多形式、多渠道和多领域发展。中日政府间开展的林业无偿援助合作项目取得了很大进展,根据1999年中日两国首脑达成的共识,“中日绿化交流基金”项目也已正式启动。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林业建设,同时也加深了两国人民的感情。林科院作为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学科齐全,人才资源雄厚,愿意在林业领域进一步发展和日本的全面合作。 江院长强调,目前我国正在贯彻和落实中央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历史及气候等原因,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地退化有扩大的趋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去年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大西北”的号召,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林业建设是切入点,我们热情欢迎国际社会,包括日本各界朋友参与我国西部生态建设,共同努力发展绿色环保事业。 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在致辞中说,此次签署的利民工程无偿援助项目,是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一种形式,目的是提高当地群众福利水平,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具有迅速满足农村贫困地区需要的优点。他希望通过实施本次项目,日中两国国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更加牢固,两国间的林业合作取得进一步发展。 据悉,日本在华“利民工程无偿援助项目”已实施了340多个,不附带任何条件,主要是体现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希望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永远友好。本项目实施区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河流域,那里是我国胡杨林的主要分布区。胡杨是我国的固有树种,具有活化石之称,胡杨林与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密切相连,著名的丝绸之路穿越其间,将东方灿烂文化带到了西亚和欧洲。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与胡杨林休戚与共,同时,它还是维护荒漠地区生态平衡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号站平台官网在抵御风沙、保护农田、草场和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但是,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不合理的利用,使胡杨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具体表现如下:胡杨林资源急剧减少,已下降到14.4万公顷;水土流失严重,塔里木河泥沙流失达865万吨/年;荒漠化扩大,塔里木河流域的62%面积已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靠胡杨林为生的马鹿和黄羊急剧减少,野驴和野骆驼濒临灭绝等等。本项目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营造示范性的农田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以及农用林业模式来达到以下目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保护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胡杨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唤起中国和国际社会进一步关注和参与塔里木河流域沙漠胡杨林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签字仪式由中国林科院张久荣常务副院长主持,项目负责人孟永庆研究员介绍项目简况,科信所施昆山所长与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宫原章人在项目文本上签字。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金普春副司长,科技司李兴副司长,中国林科院李向阳副院长,宋闯副院长及国家林业局、林科院有关所、处室的负责人参加了签字仪式。 会后,日本客人在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金普春副司长,2号站注册中国林科院张久荣常务副院长等人的陪同下,到中国林科院木材所会见JICA(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项目专家,听取了项目介绍及进展情况,并参观了JICA“中国人工林木材研

领先一步气象新——中国林科院科技体制改革纪实2号站注册

本报记者 杨振武 蒋建科 中国林科院的改革悄然进行。谁都没有料到,当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改革序幕拉开之时,他们的改革之舟已冲过激流险滩,驶入新的天地。 结构调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重新确定了10个重点学科和27个重点研究方向; 人才分流———院部机关原来的19个处室调整为11个,人员从255人精减到93人; 机制转换———组建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2号站清理撤并了20多个效益不好的经济实体; 制度创新———相继制订了27项规章制度和配套政策,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发生在中国林科院的这些改革,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更得到林科院广大职工的拥护和支持。前不久,中国林科院体改办对在北京地区的5个研究所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98%的职工对改革投了赞成票。 “关键是要给广大职工以希望,大家看到了希望,就会齐心协力地推进改革。 ”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兴奋地告诉记者,经过4 年来的探索,2号站平台官网中国林科院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还要努力,争取为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深化改革探出一条路子来。 自我加压 试点先行 矗立在京郊玉泉山下的中国林科院,是中国林业科研的“国家队”,全院17个研究所和中心分布在大江南北,扎根于神州沃土之中。40多年来,中国林科院取得科技成果1000多项,有67项成果荣获国家级奖励,28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中国林科院的改革完全是自我加压。早在4 年前,院领导就清醒地看到,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几十年一贯制由国家大包大揽的积弊也日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院领导在讨论中形成共识:“迟改不如早改,早改革早主动,早改革早受益。”经过一番努力,1996年7 月,中国林科院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改革试点单位,任务是,为深化社会公益类机构的改革“探路子,出经验”。 任务虽然只有六个字,却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参考。中国林科院根据院直属17个科研机构的不同类型,确定了4个试点单位,突破口就选在“大本营”的院部机关。 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而且先拿院部机关“开刀”,在全院引发的震动是前所未有的。过惯了平淡日子的干部职工经历了一次观念的大碰撞,思想波动也在所难免。不过,由于院领导事先下透了“毛毛雨”,工作深入细致,尽管改革大刀阔斧,处室有撤有并,人员有上有下,但全院上下自始至终保持了稳定。转岗分流的150多人在“双向选择”中很快找到了新的归宿,做到了“人尽其才”。 院部机关的成功尝试,更加坚定了院领导的决心。1998年,按照“改造传统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的思路,中国林科院经过筛选、论证,重新确定了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方向。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森林保护研究所和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合二为一,重新组建了森林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所;郑州泡桐研究开发中心研究领域得到拓展,加挂了“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的牌子。 改革带来的“连锁反应”,是科技产业化的加速。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中国林科院工作的“重头戏”。1997年,他们在江苏无锡召开科技产业化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政策,下决心清理撤并了一些效益不好的经济实体。1999年9月,院里自筹资金,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科技骨干企业“中林绿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时,院里又以多种合作形式,分别组建了国林竹藤公司,上海昊林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业。1999年,全院科技企业销售收入1.3亿元,2号站注册纯收入2300万元,为部分研究所和中心的转制创造了条件。 走出大院地阔天宽 中国林科院的率先改革,打破了科学殿堂昔日的宁静。在不断涌现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中,广大科研人员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和竞争意识空前提高。 然而,要在观念上适应新体制,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江泽慧院长鼓励大家说:“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当然难!只有走出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市场,科研人员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勇敢地走出去,使多年困扰院领导的科研人员争课题、争经费的难题迎刃而解。 全院通过科技合作、国际合作、有偿服务等多种途径,使科研投入结构发生变化,科研经费明显增加。仅1999年,全院纵向课题经费就达3330万元,人均3万余元。其中林业所人均科研经费高达9.5万元。中国林科院还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国际合作项目3年增加40多项,经费连年递增,去年新增项目经费250多万美元,是改革试点前1996年的10倍。 过去,科研人员完成课题后,往往习惯于报成果,申请专利,然后便束之高阁。如今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科研成果的转化,如何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南京林化所张宗和研究员研制开发的五倍子单宁酸系列产品,1997年进入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中心,两年产值翻番,今年又被列入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预计两年内产值可以突破5000万元。林业所王涛院士研制开发的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系列产品,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后,很快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产品覆盖了全国80%的县市,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林科院在改革试点中“好戏连台”。他们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先后同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政府,与山西林科院、河南南阳市等20多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签定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与上海木材所联合共建,实现优势互补;与福建南平联合共建试验开发区,发挥辐射作用;与印尼金光集团全面合作,在中国林科院设立了1000万元的金光林业科研开发基金。 中国林科院改革试点4年间,累计筹集资金2.3亿元,重点用于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他们分别在北京石龙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了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南京浦口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了林产化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在广东湛江建立了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在昆明资源昆虫研究所建立了特种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试基地,并与云南省政府共建特种生物资源开发工程中心。  分类推进各得其所  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转制。而在一个机构中,往往是公益性研究和面向市场的开发和服务并存,界限难以分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7月31日,中国林科院举行了热气腾腾的科技体制改革会议,决定把全院改革推向实质性进展阶段,提出了“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改革,推进转制”的改革思路。 本着有利于加强社会公益性科研工作考虑,中国林科院经过认真筛选,决定对林业研究所、资源信息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和运行。同时实行倾斜政策,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