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通过中期评估

3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北京组织了中期评估专家组,2号站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荒漠化发生机制与综合防治优化模式的研究》进行了中期评估。评估专家组由分别来自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的中科院院士蒋有绪、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宗炜、关君蔚,以及其他单位的三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重大项目研究工作报告和四个课题的研究报告,审查了项目论文及数据库模型等主要成果,并经过认真讨论后,一致认为项目的综合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典型地区荒漠化过程中时空变化规律及主要驱动因素,建立了荒漠化评判的基准和适用于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而且筛选出了荒漠化防治的优化模式,在荒漠化研究的理论、实践以及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对我国荒漠化防治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专家组在肯定了项目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为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荒漠化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2号站平台官网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严重的障碍。目前,荒漠化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新的学科生长点。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遏制荒漠化扩展,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防治荒漠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改变我国西部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具有特殊意义。而且我国地域辽阔,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荒漠化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类型齐全,成因、机制复杂多样,极具代表性,为开展荒漠化基础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把“荒漠化发生机制与综合防治优化模式的研究”列为重大项目进行研究。两年过去了,该项目在中国林科院慈龙骏研究员主持下,2号站注册在中国林科院、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表明了在我国荒漠化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2号站木材工业研究所成功开发麦秸人造板

农业剩余物的高效利用是减少环境污染、调减森林采伐量、保护生态平衡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与北京鑫源宏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麦秸板研发中心在农业剩余物麦秸的高效利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号站将高新技术与风险资本相结合,开展了以农业剩余物麦秸为原料生产人造板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并成功地完成了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开发工作,为农业剩余物的高效利用以及产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早在去年7月,麦秸板研发中心就在北京市木材厂刨花板生产线进行小批量试产,对木材所拥有的专利――复合麦秸板进行了消化吸收和再开发工作,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复合麦秸板和麦秸均质板生产工艺技术,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了西麦注册商标权。2001年3月18日,又在北京木材厂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中试,这标志着西麦麦秸人造板生产即将进入产业化。 北京鑫源宏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用高科技领域风险投资的运营模式,与中国林科院木材所合作成立的麦秸板技术开发中心,在原科研成果的基础上,2号站平台官网结合国内生产的实际情况,成功地组织并完成了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开发。这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走向市场的一种成功的经验。当前,我院正是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也是木材所积极响应江院长提出的“实施分类改革,积极推进转制”的一种新的探索,为我院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树立了新的榜样。 参加18日在北京木材厂进行新产品、新工艺中试观摩的专家 有:中国木材工业学会会长王恺教授,中国木材工业学会人造板研究会会长王天佑研究员,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吕斌、王维新,以及中科院、中国林科院木材所、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环境报、农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的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报道。木材工业研究所麦秸板技术项目负责人于文吉博士、北京鑫源宏业投资有限公司梁京河总经理等人陪同专家观摩,2号站注册并向来宾介绍了麦秸板的开发情况。

中国将为三江源自然2号站保护区提供更多支持

2001.03.13 19:36:31 新华网北京三月十三日电(记者傅双琪)中国林科院 与青海省今天在 此间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2号站网址旨在为青海省 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提供更全面 的科技支持。 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在签字仪式上说,双方将联合 成立“青海高原 生态林业研究中心”,为高原生态保护提 供更丰富的科研成果。 她指出,一旦三江源头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很难 得到恢复,并可 能波及中国中部、东部地区以及东南亚地 区。 三江源保护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号站总面积 三千一百八十万 公顷,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澜沧江在中国境外部分被称为 “湄公河”。这里也是中国 海拔最高的内陆天然湿地,具备极为丰富的植 物带和植被 类型。 根据协议,中国林科院将作为青海省林业生态建设的 技术依托,派出 知名专家担任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顾问。 中国林科院开发的新技术和新产 品将优先在青海进行开发 利用。青海省则将为中国林科院在技术试验、示 范和建立 科研基地上提供方便条件。 江泽慧表示,2号站客服双方将在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沙治沙、 天然林保护和野 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河南省南阳市领导2号站网址来我院参观考察

3月8日,河南省南阳市市长何东成一行8人来我院参观考察。常务副院长张久荣主持了座谈会,向客人简要介绍了林科院的总体情况,并与客人共同探讨了今后院市进一步合作与交流的具体事宜。客人们还参观了林业所生物技术实验室、资信所遥感实验室、院网络中心等。出席座谈会的院领导有张久荣、宋闯、熊耀国、张守攻、李向阳、蔡登谷、金旻,以及院长助理费本华,2号站网址院有关职能处室的负责人也参加了座谈会。 我院与南阳市政府科技合作的意向始于去年3月,南阳市政府邀请我院有关专家到南阳市进行科学考察,之后,张守攻副院长、王菊梅市长分别代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南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在科技兴林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的意向》。8月,2号站客服根据南阳市市委、市政府的提议,我院正式函复南阳市将其列为我院的科技兴林示范市,确定在院分党组成员、京区党委书记宋闯牵头负责,科技处具体组织。12月,在院科研处、林研所、森环森保所、资源所、林化所、亚林所和泡桐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十四人专家组于又赴南阳市和西峡县,就推动院市、院县全面合作的有关事宜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工作,举行了“中国林科院西峡科技兴林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新闻发布会”和正式揭牌仪式。宣布了聘请泡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保平同志为西峡县政府科技副县长,我院森环森保所的王彦辉研究员应邀就“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态问题与对策”作了专题报告,提出了南阳市和西峡县应注重的生态问题和对策。院、县双方进行了科技合作项目发布和洽谈活动。我院五所一中心分别发布了先进实用的科技合作项目,并广泛与西峡各乡镇政府、有关单位和企业进行了项目合作洽谈,目前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已达43项,使基地县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 我院与南阳市在前一阶段的合作卓有成效,这次南阳市新的党政领导班子到任不久,就到我院参观考察,商谈进一步合作的具体事宜,可见南阳市党政领导对与我院进行科技合作的重视。陪同何东成市长一同考察的客人有南阳市市委常委、秘书长朱长青,2号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晴超,副市长丁世显,以及市林业局局长、西峡县委书记等。

中国林科院召开“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2号站

3月7日晚,中国林科院在科技报告厅召开“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张久荣常务副院长在会上宣读了被评为“巾帼建功”活动标兵和“五好文明家庭”的名单,2号站网址京区党委书记宋闯在会上宣读了被评为“优秀基层工会”、“优秀工会干部”、“优秀工会之友”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的名单。院领导张久荣、宋闯、张守攻、李向阳、蔡登谷、金旻,以及院长助理费本华出席了会议。京内各单位党、政、工、青、妇组织的负责人和全院职工及家属参加了表彰大会。 其中被评为1999-2000年度国家林业局“巾帼建功”活动标兵的6位同志为:江泽慧、张绮纹、高瑞桐、武红敢、姜笑梅、张作芳(科信所);被评为1999-2000年度中国林科院“巾帼建功”活动标兵的10位同志为:江泽慧、张绮纹、高瑞桐、武红敢、姜笑梅、张作芳(科信所)、何清慧、张作芳(后勤中心)、黄冰、丁霈霈;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五好文明家庭”的为李希菲、陈昌洁、潘允中、杨承栋等四个家庭;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优秀基层工会”的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京区工会和森林生态与保护研究所;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优秀工会干部”的两名同志为房玉美和金书义;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优秀工会之友”的为刘兴臣同志;2号站客服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的三位同志为:洪玲霞、李小群和殷仲连。 出席大会的全体人员以热烈的掌声向获得以上荣誉称号的集体、家庭及个人表示祝贺,京区党委、京区工会号召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向先进学习,弘扬正气,2号站奋发向上,为中国林科院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西藏农牧学院学习考察2号站客服团访问我院

2月26日,以西藏农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彭隆全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18人,2号站网址对我院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访问。 中国林科院常务副院长张久荣主持了座谈会,2号站客服向考察团简要介绍了林科院的总体情况,并与全体考察团成员共同探讨了今后两院加强合作与交流的具体事宜。考察团还参观了院成果展览室、林业所生物技术实验室、资信所遥感实验室、院网络中心以及森环森保所的昆虫标本室等。 中国林科院京区党委书记宋闯、2号站副院长李向阳、院分党组纪检组组长蔡登谷以及各所、中心和职能处室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2号站网址我国首条菌根制剂生产线落成

2月19日,“我国首条菌根制剂生产线落成典礼”在院报告厅举行。中国林科院副院长熊耀国、李向阳,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研究员高尚武,林业所和院有关职能处室的领导,2号站网址国家林业局科技司、“948”项目办公室、世行办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典礼。 我国首条菌根制剂生产线由院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自行研制成功并投产,标志着我院林木菌根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林木菌根研究带头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花晓梅研究员为中国林木菌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该项研究先后获得了林业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科技步二等奖,分别被列为国家级重点科技推广项目和林业部重点成果推广100项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菌根是植物(尤其树木)生活的自然供养体系,高科技新产品――菌根生物制剂就是根据树木依赖菌根在自然条件下成活和生长的原理而研制成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产品。与国内外采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和农药等仅有单一作用的化学制剂不同,该产品是具有多元化作用的生物制剂,一次施用使树木形成菌根终身受益,可同时起到富根、自肥、促生、丰产、防病和改良土壤等多种作用,既能促进丰产,又能减少甚至避免化学制剂的使用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能维护地力,促进生态平衡,它是重建树木生活所固有的方式――菌根,恢复绿色植被无可替代的必不可少的产品。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菌根生物制剂产业化生产技术及其手段,尽管菌根如此重要,但无法在林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其转化成生产力。 就世界范围来说,菌根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也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尚无一个国家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即使发达国家也正处在成果的不断转化和后续过程中。在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办公室、中国林科院及林研所等有关部门领导大力支持下,2号站客服在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的努力下,我国首条菌根制剂生产线建成投产,向世人宣告我国菌根生物制剂已实现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这对于我院菌根生物制剂高科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重大的意义。 据介绍,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吨,日产量相当于一个工人3-6个月手工生产量,而生产周期缩短一半,因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大地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总体来说提高工效180~300倍。该生产线落成是我国零的突破,是菌根研究和应用新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林木菌根研究和应用跃居世界前列。 参加典礼的领导和专家高度评价花晓梅主持的林木菌根研究与开发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热烈祝贺这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菌根制剂生产线的建成投产,2号站并祝愿菌根中心在科技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绩。

我国林区信息上网了“数字林业”方案初定预计今年能够启动2号站注册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将建数字林业系统,只需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全国林业的各种状 况。究竟什么是数字林业?何时能够建成? 昨天,2号站号站记者与该项目的主要负责方、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取得了联系。 据介绍,所谓 “数字林业”,简单地讲就是运用数字化手段表现真实的林业状况。该系统的数字化主要有两 方面涵义,一是基于3S技术的林业信息数字化,即通过遥感(RS)进行林业资源信息的图像采 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管理平台进行数字分析,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林业信 息的空间定位;二是对这些数字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应用。 据了解,数字林业系统可提供给用户有关林业的基础数据、林业专业知识、科研成果、人 才等静态信息以及林地、森林、林木、湿地、荒漠等资源及相关环境和人为经营活动的动态信 息,还可对林业各种信息进行自动提取、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等。该系统不仅面对林业及其相 关行业,全社会各级用户(决策者、经营者、生产者、其他人员)都可根据自己的需求,2号站平台官网实时 调用和获取自己有用的信息。 据林科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数字林业”的建设目的是从全国的角度,为林业行业构造一 个统一的立体的开放式信息集成系统,可以为林业建设提供一个更加广泛、更加形象化的信息 处理环境及其支撑工具,推动营林、林业生物技术、林产工业、森林保护、森林经营管理等技 术的信息化进程,进而在更大和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应用,最终形成我国 的“数字林业”。 据悉,该项目方案日前刚刚通过专家组论证,还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如果顺利的话,预 计今年能够启动。届时,只要拥有一台电脑,2号站注册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全国林业的各 种真实情况。

中国林科院2001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月8日-11日,为期三天的中国林科院2001年院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会议开幕式上,江泽慧院长作了题为“面向新世纪,明确新任务,开创新局面”的主题报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参加会议,2号站并作重要讲话;科技部政策体改司司长尚勇就我院实施分类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由张久荣常务副院长主持。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领导参加了会议开幕式。 在主题报告中,江泽慧院长提出了我院“十五”发展两大主题:一是创新,二是产业化。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型机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创新,增强综合实力。 面对新世纪林业建设特别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需求,中国林科院如何创新和产业化。江泽慧院长在会议的主题报告中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 一是以科技持续创新与技术集成,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针对当前和未来林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一方面,集中精干的科研人员,2号站平台官网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争取在重点领域尽早实现突破,增加技术储备,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推出能够促进林业技术升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参与工程建设区全过程服务,包括技术培训、质量验收、监测评估等,以多种合作形式,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活动,全方位进入林业重点工程主战场。 二是以“市场取向,一院两制”的基本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分类改革。对全院现有17个直属研究所(中心)以及院部机关、后勤中心,在院的统一管理下,分为五种类型进行改革,实行两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中,9个研究所、中心向企业化转制,7个研究所按非营利性机构管理和运行, 1个机构转制为中介服务机构。其工作要求是: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分步到位,年内完成。 三是以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提升林业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在加强学科建设,拓宽研究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产业这四个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和纵深布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技术育种为重点,构筑数字林业和林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利用多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瞄准国际林业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源头的原始创新,加强战略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加强关键技术在重点领域的集成示范并提高显示度,使中国林科院成为新世纪国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国家重大林业决策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系统,成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坚力量,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了加快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切实保证“十五”任务的完成,江泽慧院长提出了五点重要思考:一是关于创新和林业新科技革命;二是关于学科建设与发展;三是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和环境;四是关于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五是关于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同时,2号站注册江院长在报告中,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院所文化进行了重点阐述。 李育才副局长在讲话中强调: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融为一体,与社会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密切相关。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巨大科技需求,中国林科院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基础性研究,加速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形成有知识产权的产业。这是推进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调整,提高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2号站注册中国林科院大力创新推进产业化

记者蒋建科报道:今天在京召开的中国林科院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2号站积极推进新的林业科技革命,为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林科院自1996年7月率先在全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中开始改革试点,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自身发展规律的总体思路和分类改革方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们的成功经验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得到国务院以及有关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面对新世纪林业建设特别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需求,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教授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该院”十五”发展的两大主题:创新和产业化。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型机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创新,发展高新产业,2号站平台官网增强综合实力。 为此,该院确定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以科技持续创新与技术集成,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继续按照“市场取向,一院两制”的基本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分类改革。三是以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提升林业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十五”期间,该院将适当调整力量部署,对有希望在近期内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技术,采取“收拢五指,重拳出击,集团作战,协作攻关”的方式,争取短期内在林业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某一个或几个单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其中包括:生物芯片在林业上的应用技术、数字林业技术、纳米木质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纳米级功能性木工胶粘剂技术等8项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同时,全力推进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菌根生物制剂等10项林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尽快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2号站注册使中国林科院真正成为国家林业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