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2001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月8日-11日,为期三天的中国林科院2001年院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会议开幕式上,江泽慧院长作了题为“面向新世纪,明确新任务,开创新局面”的主题报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参加会议,2号站并作重要讲话;科技部政策体改司司长尚勇就我院实施分类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由张久荣常务副院长主持。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领导参加了会议开幕式。 在主题报告中,江泽慧院长提出了我院“十五”发展两大主题:一是创新,二是产业化。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型机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创新,增强综合实力。 面对新世纪林业建设特别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需求,中国林科院如何创新和产业化。江泽慧院长在会议的主题报告中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 一是以科技持续创新与技术集成,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针对当前和未来林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一方面,集中精干的科研人员,2号站平台官网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争取在重点领域尽早实现突破,增加技术储备,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推出能够促进林业技术升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参与工程建设区全过程服务,包括技术培训、质量验收、监测评估等,以多种合作形式,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活动,全方位进入林业重点工程主战场。 二是以“市场取向,一院两制”的基本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分类改革。对全院现有17个直属研究所(中心)以及院部机关、后勤中心,在院的统一管理下,分为五种类型进行改革,实行两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中,9个研究所、中心向企业化转制,7个研究所按非营利性机构管理和运行, 1个机构转制为中介服务机构。其工作要求是: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分步到位,年内完成。 三是以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提升林业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在加强学科建设,拓宽研究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产业这四个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和纵深布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技术育种为重点,构筑数字林业和林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利用多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瞄准国际林业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源头的原始创新,加强战略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加强关键技术在重点领域的集成示范并提高显示度,使中国林科院成为新世纪国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国家重大林业决策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系统,成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坚力量,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了加快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切实保证“十五”任务的完成,江泽慧院长提出了五点重要思考:一是关于创新和林业新科技革命;二是关于学科建设与发展;三是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和环境;四是关于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五是关于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同时,2号站注册江院长在报告中,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院所文化进行了重点阐述。 李育才副局长在讲话中强调: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融为一体,与社会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密切相关。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巨大科技需求,中国林科院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基础性研究,加速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形成有知识产权的产业。这是推进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调整,提高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2号站注册中国林科院大力创新推进产业化

记者蒋建科报道:今天在京召开的中国林科院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2号站积极推进新的林业科技革命,为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林科院自1996年7月率先在全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中开始改革试点,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自身发展规律的总体思路和分类改革方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们的成功经验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得到国务院以及有关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面对新世纪林业建设特别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需求,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教授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该院”十五”发展的两大主题:创新和产业化。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型机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创新,发展高新产业,2号站平台官网增强综合实力。 为此,该院确定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以科技持续创新与技术集成,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继续按照“市场取向,一院两制”的基本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分类改革。三是以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提升林业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十五”期间,该院将适当调整力量部署,对有希望在近期内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技术,采取“收拢五指,重拳出击,集团作战,协作攻关”的方式,争取短期内在林业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某一个或几个单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其中包括:生物芯片在林业上的应用技术、数字林业技术、纳米木质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纳米级功能性木工胶粘剂技术等8项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同时,全力推进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菌根生物制剂等10项林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尽快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2号站注册使中国林科院真正成为国家林业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创新 产业化 中国林2号站平台官网科院“十五”两大主题

本报北京2月8日电(记者林英 通讯员尹发权)在今天召开的中国林科院工作会议上,江泽慧院长提出了该院“十五”发展两大主题:一是创新,2号站二是产业化。该院将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型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创新,发展高新产业,为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面对新世纪的林业建设,中国林科院确定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针对当前和未来林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不断推出能够促进林业技术升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2号站平台官网以科技持续创新与技术集成,全面提高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争取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该院将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技术育种为重点,构筑数字林业和林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2号站平台官网利用多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瞄准国际林业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源头的原始创新,争取短期内在林业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某一个或几个单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例如,生物芯片在林业上的应用技术、纳米级功能性木工胶粘剂技术、五倍子单宁酸新型催化纯化技术、资源昆虫新品种培育开发技术等,使中国林科院真正成为国家林业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继续以“市场取向,一院两制”的基本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分类改革,将全院现有17个直属研究所,分为五种类型进行改革,2号站注册实行两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出一套公益性科研单位体制、资产管理新模式。

三方签协议用现代生物技术保护西部生态资源2号站注册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刘浦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蓝星化学 清洗总公司今天下午在北京分别签订了科技经济合作协议,2号站三方将联手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形成多元 绿色植被,大面积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从根本上改变西部现有的生态环境。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沙漠化程度日趋严重,特别是西北部地区,大片戈壁和沙漠占土地面积的1 4. 99%。目前,我国治理沙漠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沙棘、沙打旺等树种,生长缓慢,难以与沙漠化 速度相抗衡。在治理生态环境过程中,由政府牵头,单纯依靠社会行为,2号站平台官网实践证明也有很多不完备的 地方,迫切期待一种以市场效应推动治沙进程的新模式出现。 根据合作协议,甘肃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在甘肃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 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科技合作。中国蓝星化学清洗 总公司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投资1000万元,组建一家名为“中国蓝星中林生物资源股份有限 公司”的高科技企业,并在林木种苗、经济林产品深加工、林业工程技术、生物肥料、无公害农药、 林产化工等方面开展合作。 据了解,新组建的中国蓝星中林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将通过高科技手段、市场化运作来改变 西部生态环境和推动西部经济发展。近期内,这家公司将大力推广中国林科院的林业高新技术成果, 如107、108速生杨树和转基因杨树等林木新品种,研发适合西部抗逆性植被,丰富沙漠生长植 被的品种,建立一批小型温室工程,培育有望在沙漠中开花的转基因花卉品种,将适合沙漠生存的沙 棘、红柳等植物中的抗旱、抗寒基因转移到常规树草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在协议签字仪式上说,2号站注册中国蓝星中林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组 建,为中国林科院全面进入西部大开发,共同探索社会公益类大院大所与大型企业开展经济林木合作 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至今,中国林科院已与北京、内蒙古、河北、广西、天 津、江西、甘肃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王涛、唐守正、2号站客服黄铨、张宗和获奖

在15日召开的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上,2号站网址我院王涛、唐守正、黄铨、张宗和四位研究员与袁隆平等200多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起,荣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获奖者和与会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参加了会见。 这次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的主题是,2号站客服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围绕这一主题,会议讨论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号站安排部署了“十五”期间的农业科技工作。 典型材料:王 涛、唐守正、黄 铨、张宗和

2号站网址原林业部部长高德占考察中国林科院

2001年1月13日上午,2号站网址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原林业部部长高德占考察中国林科院。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向老部长简要介绍了近些年来林科院的发展情况,2号站客服并陪同老部长参观了院成果展览室、林业所生物技术实验室、资源所遥感实验室和院网络中心。 陪同老部长参观的还有原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2号站中国林科院常务副院长张久荣、京区党委书记宋闯、副院长熊耀国、张守攻以及院办、科研处、产业处、林业所、资信所的有关领导。

我国森林生态模式达几十种2号站

郑北鹰 今天从中国林科院获悉,经过10余年的建设,2号站网址我国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目 前,该体系已在我国大江大河流域、主要山脉及铁路公路沿线的近20个省(区、市)建立了几 十个试验点,研究成功的几十种生态环境建设模式正在生产中大规模推广。 据悉,我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是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2号站客服面向整个国土生 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营建一个分布均匀、结构合理、功能完 备、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是适合国情,2号站促进人与自然、 森林与环境、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九五”国家林业2号站客服科技攻关项目全部通过验收

2000年12月18-20日,2号站网址科技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九五”国家林业科技攻关项目验收会议,“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优质工业用材林培育与高效利用技术”和“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个林业攻关项目作了专题汇报,由江泽慧院长担任主任,两院院士王涛、石玉林、唐守正等科技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验收委员会,高度评价五年林业科技攻关成就,并提出“十五”期间进一步做好科技攻关工作的建议。 据悉,“九五”期间,2000多名林业科技工作者刻苦攻关,取得丰硕成果。 由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承担的“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主要针对我国“三北”、长江、沿海、太行山等主要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存在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在“七五”、“八五”攻关的基础上,2号站客服以生态林业工程功能持续提高、系统集成配套技术及单项技术深度开发为重点,攻克了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与调控、农林复合可持续经营、困难立地造林与植被恢复、抗逆性植物材料选育、低效防护林改造更新和生态林业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等6大关键技术体系,取得了42项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适用技术120项,试验区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 50%。该项目研究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果已全部在各试区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工程或生产上推广辐射,推广总面积达96.1万公顷,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06.1亿元,生态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以我院为主承担的“优质工业用材林培育与高效利用技术”项目,经过700多名科技人员五年攻关,共获得重大或阶段性成果45项,实际应用的成果44项,研制出新产品38项;新技术、新工艺92项(其中专利12项),新材料107种。其中,高新技术育种应用,利用分子标记和辅助选择育种技术;杨树、杉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数量性状基因、生长、抗性相关的基因位点定位;桉树、美洲黑杨等树种基因工程育种,毛白杨多倍体育种,落叶松、白桦强化育种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各材种定向培育、地力维护、微生物应用、及高效加工利用等方面均有重要进展。发表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共848篇。该项目研究与工程建设项目和产业链紧密结合,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己经在全国各地推广或正在推广,108杨、毛白杨三倍体新品种等己经形成市场规模。在高效加工利用方面,己建立的11条中试线、14条生产线中应用或向社会推广。17项成果转让的成交额 698万元,项目获经济效益19.38亿元;项目获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以我院为主承担的“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九五”首次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紧密结合实际,针对不同气侯类型区荒漠化治理、制约农林牧业高效优质高产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技术难点,开展多部门、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取得了新产品10项,新技术、新工艺58项,新材料51种,研制成功五角枫脱壳设备1套,获专利1项;经专家认定的科技成果共25项。部分关键技术有了突破。在干旱区水分平衡的风险评价、植物种质资源的适宜性评价、沙漠土壤盐分动态规律研究等领域丰富和发展了荒漠化及其相关学科,沙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五年来发表研究论文 33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篇;出版专著和科普著作 23部(册)。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与防沙治沙工程紧密结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成果25项,有7项成果达到了产业化水平,2号站获综合经济效益1.7亿多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勉励科技人员在新的世纪和“十五”科

2号站网址中国林科院首家科技示范县挂牌

新华社郑州12月25日电(记者林嵬 王恒涛)中国林科院首家科技示范县今 日在河南省西峡县挂牌。双方签订一个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开展多方位、多层次 的经济技术合作,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林业。 西峡县地处伏牛山区,2号站网址有林地面积3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8%,是河 南省第一林业大县。而中国林科院在山区和平原林业综合开发、城市林业、工厂化育 苗、花卉生产等方面都有专业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 中国林科院副院长宋闯说:“科技示范县是科技和农村经济结合的新模式。林科 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西峡县丰富的林业资源,组织多学科联合作战,2号站客服把科研 单位、政府、农民三方力量聚在一起,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西峡县委书记刘朝瑞介绍说,双方合作以后,西峡县可充分利用中国林科院的信 息优势,2号站准确把握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把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中国执行UNDP项2号站平台官网目取得新突破

记者尹发权 通讯员林群报道 12月5日至7日,2号站“中国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力建设”(UNDP)项目成果推广应用研讨会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召开,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林业管理干部和荒漠化防治专家,高度评价该项目执行三年来科研考虑推广、治沙结合致富的可行做法。 UNDP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中国的防沙治沙提供的援助。资助金额为110万美元,其最终目的是为治理我国荒漠化土地提供模式和经验。 该项目采取了独具特色的“自下而上”的工作方法:根据沙区实际和农牧民所需选择研究课题,在下面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试点区,即宁夏中卫县、内蒙古瞪门县和伊金霍洛旗,分别通过三个试验站的技术推广及培训活动,推广成果并定期从当地农牧民那里反馈技术推广的信息;在上面建立项目管理机构,通过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中心,2号站平台官网国家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加强组织协调、科研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使防沙治沙的研究开发、技术培训和成果转化形成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体系。 新思路带来新突破。在农牧过渡带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科技人员揭秘荒漠化成因,创立和推广以“高效农牧业、径流园林、沙材灌木防护”为主要内容的三“圈”模式,进行—系列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试验,农林复合种植区的多穗玉米鲜重亩产高达9000公斤,2号站注册甜高梁亩产鲜重达6000公斤。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科技人员采用铁路固沙新法,可保兰新线交通枢纽长治久安。在乌兰布和沙区,内蒙古磴口沙漠研究站的科技人员进行沙地综合治理和利用开发,不仅建立起防风固沙的绿洲保护体系,而且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研究人员还建立了中国荒漠化信息网站和县一级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网络信息系统,24小时发送信息,为防治荒漠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对全国的荒漠化监测与预警工作有重要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