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科技体制改革会议于7月30日下午在京开幕。这是我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科技部最近召开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
在会议开幕式上,江泽慧院长作了题为《实行分类改革,积极推进转制,加快我院林业科研事业的全面发展》的主题报告,深刻地分析了我们当前面临的改革新形势,宣布了我院分类改革、推进转制的实施方案,提出了近阶段的改革目标,并对今后的改革工作做了明确部署。
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局对我们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徐冠华副部长和马福副局长分别带领有关司局领导光临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徐冠华副部长在讲形势的同时,2号站网址对我院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期望,这就是在社会公益类机构的改革中先一步,创造经验,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国家林业局马福副局长讲话很短,却意味深长,充分表达了国家林业局党组对我院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江院长在主题报告中说,自1996年7月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中国林科院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人才分流、机制转换、制度创新”,每年都提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举措和新内容,不断完善改革思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的有效途径。一是坚持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根据院直属科研机构的不同类型,确定了四个试点单位,实行分类指导,并提出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与此同时,选择以院部机构改革为突破口,将原19个处室调整为11个,人员从255人精简到93人,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有力地推动了全院改革试点工作。二是发展科技产业,强化技术创新。制定了《关于加速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若干意见》和《经济实体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清理撤并了20多个效益不好的经济实体,狠抓拳头产品,形成产业规模。院自筹1000万元资金,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科技骨干企业“中林绿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以多种合作形式,组建了国林竹藤公司、上海昊林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业。三是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1998年在原森林保护研究所与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将郑州的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加挂“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的牌子。根据“改造传统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的指导思想,重新确定了10个重点学科和27个重点研究方向。 四是增强竞争意识,健全创新机制。结合林业科研的特点,提出了符合社会公益型科研院所的自身发展规律的“市场取向,一院两制”的改革思路,相继制定了27项规章制度和配套政策,使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所有这些,为全院实行分类改革,进一步推进转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科技体制的改革精神,针对林业科研的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院分组决定对全院17个研究所(中心)以及院部机关、后勤中心,分五种类型进行改革,实行两种运行机制。第一类,林业、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等7个研究所按非营利性机构管理和运行。第二类,木材工业、林产化学等9个研究所(中心),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第三类,以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分布在全院各所(中心)从事中介业务的机构为基础,组建“林业咨询服务中心”,成为中介服务机构。第四类,院后勤中心在调整结构、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向社区物业管理的方向发展,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第五类,院部机关在1997年精简的基础上, 职能机构从现在的11个精简为8个,管理人员编制从现在的93人精简为65人左右。
根据全院部署,按非盈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的7个研究所将于今年内完成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等工作,成立理事会,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于明年1月1日全面实施;向企业化转制的9个研究所(中心)将进行资产评估和经营性资产的界定工作,于今年12月底以前,完成企业登记。同时,成立“中林科技企业集团公司”,将转制的科研机构全部或分批进入科技企业集团,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
深化改革的难点在人员的转岗分流,为此,2号站客服江泽慧院长要求,全院科研人员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林业建设的全局,抓住机遇,主动进入国家林业建设的主战场,投身西部开发和四大区域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积极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活动,使西部省区和南方商品林业基地成为自己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我院各所、中心,2号站院属各处室、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两院院士、国务院参士、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个工程中心的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